卢映西,(1963.9—),江苏扬州人,毕业于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硕士。新葡萄8883官网AMG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专家组成员,中央马工程重点教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修订组主要成员。
主要研究方向:政治经济学,经济思想史。
主要讲授课程:政治经济学,经济思想史,高级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史。
代表性论文:
1、《罗莎·卢森堡资本积累理论的成就、误区与启示》,《经济纵横》2021年第4期(独著)。
2、《贫困成因的政治经济学新探——基于中美两国反贫困措施和成效的比较研究》,《政治经济学报》第19卷,2020年10月(独著)
3、《经济制度决定脱贫成效》,《红旗文稿》2020年第10期(独著)。
4、《经济学研究要注意避免幸存者偏差因素的影响——以企业绩效和利润率下降规律研究为例》,《当代经济研究》2020年第6期(第一作者)。
5、《经济脱实向虚倾向的根源、表现和矫正措施》,《当代经济研究》2018年第10期(第一作者)。
6、《论现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人性基础》,《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7年第3期(第一作者)。
7、《量化宽松政策的理论反思与改进方向》,《马克思主义研究》2015年第2期(独著)。
8、《从稀缺性假设到双约束假设——从贫困问题引入的新视角》,《经济纵横》2013年第6期(独著)
9、《从生产过剩的视角探索可持续发展的新方向》,《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2年第10期(独著)。
10、《在马克思货币理论基础上探索根治经济危机的新途径》,《学习与探索》2012年第1期(独著)。
11、《生产过剩:贸易保护主义的根源》,《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年第1期(独著)。
12、《The surplus production capacity and scarce consumer purchasing power》,《经济学家》)英文版2008年第12期(独著)。
13、《货币视角下的资本主义发展史研究》,《社会科学战线》2008年第11期(独著)。
14、《论WTO现实困境的根源》,《山东社会科学》2007年第11期(独著)。
15、《生产能力过剩与消费能力稀缺—论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基础性缺陷》,《经济学家》2005年第5期(独著)。
16、《保险业的出路在回归传统主业》,《中国经济问题》2005年第4期(独著)。
17、A Way to Improve Quantitative Easing through the Implementation of a Commodity Reserve Sytstem,World Review of Political Economy(Volume 5•Number 4•Winter 2014),London: Pluto Journals.(独著)
18、Quantitative Easing: The Reflection on Practice and Theory,World Review of Political Economy(Volume 4•Number 3•Autumn 2013),London: Pluto Journals.(独著)
主要课题:
主持国家级课题两项,省部级课题一项,校级教改课题一项。
1、2016年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马克思货币理论新阐释与当代发展研究》。
2、2017年主持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办公室一般项目《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角度阐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依据和内涵》。
3、2017年主持新葡萄8883官网AMG教改课题《新时代财经类高校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模式和案例方法研究》。
4、2018年主持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福建师范大学)委托项目《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货币理论研究》。
5、2018年参加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中等收入群体的社会功能、演进趋势及培育路径研究”,3/4。
6、2014年参加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土地保障功能视阈下失地农民财政补偿标准与适度性研究”,2/4。
获奖:
1、《生产能力过剩与消费能力稀缺—论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基础性缺陷》一文2008年获江苏省高校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2、《生产过剩:贸易保护主义的根源》一文2012年获江苏省高校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主要学术兼职:
中国《资本论》研究会常务理事。
本人经济学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发现并论证了西方经济学的稀缺性假设是不符合实际的,以这个假设为基础建立的经济学分析框架完全掩盖了现实经济中无处不在的生产过剩现象。首次提出只有承认人的消费能力也具有有限性,从而以生产过剩的角度观察经济现象,我们才能构建一个符合实际的新理论框架,解释和解决生产过剩问题,从而为彻底解决由生产过剩带来的失业、贫困等问题打开一个新的思路。沿着这个新思路,继续拓展了几个方面的研究:第一,从生产过剩角度研究国际贸易摩擦现象,说明不认真正视和妥善解决生产过剩问题,国际贸易就不可能实现真正的自由;第二,从货币史考察资本主义发展,揭示了货币量增加对经济发展的关键作用,对货币中性的观点提出了质疑;第三,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后,结合中国古代经济史和中国共产党解放区经济史的研究,探索量化宽松政策的问题与改进方向,为我国今后遇到类似问题时提供更多选择。